打通公益保护“最后一公里”
——湖北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回头看”工作纪实
“每次来,每次都不一样,下次再来,这里也许就成了‘网红’打卡地了。”面对整改后游人如织、生机盎然的江滩,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胡仪君高兴地对记者说。
4月28日,胡仪君带着公益诉讼办案干警,到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惠堤行洪区现场查看工业固废清理整改情况。
这是湖北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湖北省检察院将检察公益诉讼“回头看”列入党组年度重点工作清单。4月4日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全省检察机关抓紧抓实,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4月底,共对2595起案件开展了“回头看”。询问相关行政执法人员979次,回访群众796次,到有关企业走访425次,到公益受损现场查看1029次。剩余案件正按照时间表紧锣密鼓推进,力争实现“回头看”全覆盖,确保办案实效。
诉前程序“回头看”:力促双赢多赢共赢
4月15日上午8点50分,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湖北省老河口市酂阳办事处城东社区附近的违建墙体一个接一个倒塌,在此10多年的7000多平方米养猪场被彻底拆除。
2018年11月,老河口市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该市城东社区旁16家养猪户,违法占地私搭乱建猪舍、长期超标排放养殖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给周边居民带来极大困扰。
在全面调查核实情况后,老河口市检察院向城管、畜牧、环保、酂阳办事处等4个单位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职,督促养殖户全面彻底整改。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16家养猪户的生猪在两周内全部腾空。
4月初,老河口市检察院在“回头看”的过程中发现,尽管养殖户已将生猪腾空,但违章猪舍至今未拆除。更严重的是,个别养殖户又不声不响地在此开始养猪。
为全面准确了解违法建筑未及时拆除的原因,该院多次与有关单位联系沟通,并联合城管等职能部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周密拆除方案。
终于,违章养猪场被彻底拆除,相关部门的补植复绿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诉前程序案件是湖北省检察机关此次“回头看”活动的重中之重。根据工作方案,全省检察机关重点聚焦行政机关履职整改不到位,纠正违法虚假不实;检察建议整改成效未能有效巩固,反弹回潮;诉前检察建议制发不规范、不合理,司法化不足、质量不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精准发力,确保“回访”成效。
“诉前程序案件量最大。可以说,抓好了诉前程序的‘回头看’,基本上就抓住了这项工作的‘牛鼻子’。”湖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负责人王朝阳介绍,2018年,全省94.7%的公益诉讼案件在诉前程序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起诉案件“回头看”:确保诉得出判得了
“这类案件在‘回头看’中的占比并不大,但直接关系到案件能否诉得出、判得了,可以说至关重要。”谈及对起诉案件的“回头看”工作,咸宁市检察院分管公益诉讼工作的副检察长毛武威对记者说。
4月18日,赤壁市检察院诉该市水务局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这是该院坚持开展“回头看”,加大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的结果。
据了解,赤壁市检察院就部分乡镇自来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问题,于2018年12月20日向赤壁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但该市法院因机构改革、审判人员未到位等原因一直未开庭审理。赤壁市检察院积极主动与法院沟通,重点就专家意见效力等问题达成共识,推动法院于4月18日开庭审理。该院还将全程跟踪,确保诉讼效果最大化。
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法院未及时开庭审理,或者开庭审理后明显超过正常期限未作出判决的情况及原因,是起诉案件“回头看”的关注领域。
除此以外,根据工作方案,湖北省检察机关对起诉案件开展的“回头看”还包括:各地层报省院审批同意起诉的案件以及省院备案审查同意的案件,未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和原因;法院判决的公益诉讼案件,未完全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或者虽支持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但与检察机关在法律适用、证据认定等方面存在分歧,以及其他在庭审程序、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争议的案件情况和原因。
“对于已起诉但尚未开庭审理或判决的案件,我们要求各地及时与法院沟通,掌握案件审理的阶段和进程,明确案件是否存在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上的问题,有针对性通过请示上级院、强化沟通等方式加以解决。”湖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高丹对记者说。
判决执行“回头看”:聚焦履职整改到位